健康_两性_星座_育儿_护肤_美容_服饰_健身_百科_资讯-酷秀女性网

如何看待央视曝早孕网红?

道阻且长
  【字体:  】【颜色: 绿
3月31日,央视《新闻直播间》和《东方时空》对短视频平台上存在的大量未成年孕妇现象做了报道,提到在快手、火山小视频找出了数以百计的未成年妈妈视频,大量未成年人早孕争当网红

的视频,以未成年生子为噱头,争相炫耀。

4月1日凌晨,在节目中被点名的快手在在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,称进行了全站清查,查删封禁了一批视频和账号,同时关闭推荐功能,升级人工智能识别系统,加强核查。

算法啊,算法。

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,内心真的百感交集。

平台的智能推荐功能给如今信息环境造成的冲击,大家有目共睹。这个功能,也成了这些未成年妈妈背后的推手。

虽然平台回应称,已经对平台上涉及“未婚妈妈”等类似视频,进行了清理。对于自称年龄低于14岁用户的案例,也已固定证据与有关部门沟通。

相关平台固定证据与有关部门沟通的做法,值得肯定。但将相关视频一删了之,将相关账号一封了之,就是正确的善后方式吗?

虽然短视频平台没有制造早婚早孕,而只是用它们的算法进行了呈现和推荐。但是,问题也出在算法上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科技公司们一边大把赚钱,一边把“算法无罪”、“技术中立”当做万能免罪牌。

依据技术哲学专家安德鲁·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,技术并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,而是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及价值偏好:因为每项技术不是来自真空,而是有特定的场景,比如:技术是由谁开发,为什么开发,技术如何运用。而公众、政府部门、科技公司也终将达成共识:算法也要有价值观,如果不给算法设置正确的价值观,它就会被错误的价值观所俘获。

比如近年越来越火爆的“智能推荐”算法,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:尽可能推荐用户想看的内容。在算法“眼”里,所谓用户想看的内容只能根据用户看过的内容进行推导。所以,你点一次未成年妈妈的视频,平台就会自动给你推荐更多未成年妈妈。算法确实没有想过“我要做坏事”,但这个推荐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价值观——用户“想看”什么都是正当的,流量最大化才是终极目的。

为了流量最大化,用户隐私、法律公德就极易沦为次级目的。如果科技公司不能为自家的算法划定“不可为”的红线,那就是默认了允许算法作恶。推荐同类视频看起来只是人畜无害的功能,但早孕网红被平台热捧的事实,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算法的黑暗面。这些早孕的妈妈们本身就是受害者,算法却帮助她们把自己想象成受人追捧的英雄。

算法在帮助人们在网上快速找到同类的同时,也非常容易使人陷入封闭的信息环境难以自拔。长期在算法平台上获取信息的用户,有可能失去认识更广阔的真实世界的能力,假如是本身就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用户,结果可能更可怕。

想看更多报道,请关注公众号剥洋葱people(ID:boyangcongpeople)

后台回复“洋葱君”加入读者群。